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931年至1933年,美国学者彭德尔顿来华考察,罗伯特·拉里莫尔·彭德尔顿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壤科学家和地理学教授,在这次考察中,彭德尔顿的足迹遍及东北、华北、西南等多个地区,共拍摄了1100余张照片,真实记录了当时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,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。下面的这组老照片是当时彭德尔顿来到广东惠州时拍摄的,让我们跟随彭德尔顿的镜头,一起去看看90年前的惠州的样子。
惠州,别称鹅城,惠州之所以得名“鹅城”,是因为惠州境内有座山叫鹅岭,以此作为惠州的象征。惠州在隋唐已是“粤东重镇”,至今1400多年,一直是东江流域重镇。在古代即有“岭南名郡”、“粤东门户”之称。惠州风景宜人,傍山靠海,有“半城山色半城湖”的美誉。
1932年的惠州,澳头港内的哑铃湾,海面上樯帆林立,一派繁忙景象。远处的山脉是惠州的红缨帽山。当年的惠州航运发达,来往商船络绎不绝,见证了惠州的商业繁华。
1932年的惠州,两个妇女正坐在东江岸边的石板上洗衣服,身边放着两只木桶。远处江面上,两只乌篷船正缓缓驶来。千年以来,惠州沿江而生,伴江而兴,东江是条由东往西流的“逆水”,惠州由此成为福地。
1932年的惠州稔山镇的一条乡间土路上,一个农人挑着扁担正走向田野。远处的那座山就是蛇山,蛇山位于惠州惠东县,海拔600多米,山上林深草密,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面貌。
1932年的惠州兴宁浮桥,这座浮桥是由二十四条木船连接,上铺木板改造而成。兴宁浮桥建于嘉靖二十九年(1550年),当时用三十五艘船组成,用铁锁连接。直到1935年,兴宁浮桥拆除,开始兴建钢筋水泥桥。
1932年的惠州城的街景,街道正中间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。上世纪30年代是惠州近代史上经济发展、物价稳定、社会治安良好的一段时期。根据相关资料记载,当时惠州的初小级老师每月工资约40元,可买15担冬白中等谷或180斤猪肉。
1932年的惠州文星塔远眺。文星塔坐落于惠州西湖之北,东江之畔三台石上,是惠城三塔之一,又叫大江塔、三台塔、大红塔,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,老惠州八景之一“三台晓日”即指此塔。
1932年的惠州。惠州至坪山的公路上行驶着的一辆公共汽车。当年的公共汽车像卡车,坐不了很多乘客,沿途都是土路,一路上颇为颠簸。